
《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创刊于2006年,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十年来,这张面对教育、面向学生的报纸,始终坚持专业精神,不忘报纸的责任担当,媒体的引导义务,采用润物无声的办法,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引导好他们,事关重大。所以,报纸多年来,始终坚持正面报道,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小报抓住学校一些问题,无限放大,搞得学校很被动,老师灰头灰脸,教育周刊开设《真相》栏目,对于一些引起社会热议的话题,进行真相求索,让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有一个正确的看法,认识。其实,对学校负面报道的增多,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对老师,对学校,甚至对我们这个社会的看法,也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媒体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不负责任的炒作,影响的不仅是整个社会,也会影响到青年学生,尤其是直接到了班级的这样一张《教育周刊》。
每年,我们利用三月学雷锋,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还有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在报纸上刊登相关的节日知识,举办好人好事,学雷锋,身边好人等征文,刊登来自孩子们的这些充满时代精神,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作文。这既是一种弘扬与号召,也是一种引导。我们的周刊三版,主要就是孩子们的作文,在选择这些文章的时候,尽量选择既有孩子们童趣,又主题向上,给人正能量的东西。一个孩子的文章发表了,就会引来很多的孩子,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发表了,就会引来无数孩子类似的文章。
每年的寒暑假,孩子们都会外出旅游,归来,他们都会写来大量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那些文章虽然幼稚,但充满真情。为此,我们特别组织这样的文章,以专版的形式推出,形成气势;一些反应日常生活,家庭趣味,社会变化,孩子童真的文字,我们也都及时刊出。透过那些或长或短、或成熟或幼稚的文字,我们可以间接地感受到,那些孩子们都生活的很幸福,他们都很快乐,他们都在爱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着,从而折射出我们社会的和谐与不断进步。
《教育周刊》从创刊以来,一直开设《共鸣与争鸣》栏目,关于什么是严师,新时代要不要家访,关于校园软伤害,关于什么是爱的教育,关于校园欺凌,关于工匠精神,关于让教师有尊严的教书等话题的讨论,我们一直就没有中断过。每个话题,都会引起大家踊跃的参与,每个话题发表讨论文章都在20篇左右,其中有些话题,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比如校园软伤害,比如校园欺凌,比如老师对孩子的爱等等,这些话题的讨论,一方面让教育者明白了那些做法看起来正确其实是错的,哪些做法需要弘扬,那些做法需要借鉴。当教育者明白了这些,自然会在教学当中去做,去行动。教育的方法正确了,孩子们自然会受到科学的教育,自然也会健康成长。同时自然也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于话题讨论,这是《教育周刊》联系读者,作者,让报纸和读者真正互动的一个有效办法,也是群众办报的有益尝试。观点可以不同,只要自圆其说,就允许发表出来,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学术风气,对孩子们思想的影响,发散思维的形成,也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报纸,让孩子们明白,同样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不同的看法也都有道理,这就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周刊有一个获得陕西新闻好栏目的《冷眼热泪》栏目,这个栏目都是关于教育的时评性的栏目,以其深刻,观点新颖,令人思考而深受读者好评,教育系统很多老师都知道这个名栏目,社会上很多读者也很喜欢这个栏目,这个栏目无论对于事关教育的任何新闻,任何事情,都注重从正面去论说,注重引导,但也一直坚持实话实说,这个栏目的文字透出的一种信息就是:我们要敢于说真话,敢于实事求是,敢于面对任何问题发声,这也正是学术所要倡导的一种精神,作为教育类的报纸,通过栏目,通过文章,把我们党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具体的表现出来,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
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好老师可以影响一群好学生。所以,这些年来,《教育周刊》一直坚持正面报道教育界的优秀老师,优秀校长,优秀学生。每一期报纸,我们都会报道3到4个典型老师,这些老师,或者公而忘私,或者爱生如子,或者痴心教育,或者钻研教学有独特心得。十年来,我们报道的典型,优秀老师,校长累计超过千人。为了反映素质教育的成果,我们在四年前,特别开设了《校园达人》这个栏目,主要反应学生当中那些有某种特长的孩子,有打球好的,有绘画好的,有写作好的,有下棋好的,有音乐好的,有体育好的……总而言之,这个栏目不仅仅只是报道那些考试好的,学习好的,只要有一点别人达不到的特长,就是我们这个栏目的选择报道对象,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平台让那些孩子找到属于他们的自信,给他们以激励,让他们愉快的成长。几年来,我们报道的这些优秀学生,这些有特长的学生,有近百人。
我们还重视图片对孩子无声的影响作用。一版有一个《校园长镜头》,主要就是照片栏目,校园的文体活动,围绕重大节日开展的各种庆祝活动,每年的军训图片,运动会图片,只要是画面精美的,能够给人美感的图片,我们都尽可能地放大,增加视觉冲击力,用画面说话,给人美的享受。除此之外,我们尽量增加信息量,校园新闻一般来说,没有特别的冲击力,不像一些社会新闻那样能够一下子抓住眼球。但平凡中也有着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只要是学校报来的新闻,孩子们写来的文字,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都尽量多发表一些,以此激励他们。学校的一个活动开展了,对于社会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甚至根本不构成新闻,但是,对于学校来说,可能就是大事,能把他们的活动报道哪怕一句话,对他们而言,也会兴奋很久,也会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坚持多发校园新闻,让每一所学校都感到《教育周刊》对于新闻一视同仁,一样重视,这个也是教育周刊这些年来所以能够不断得到学校重视喜欢的一个根本原因。媒体重视他们,他们就会重视媒体,媒体敬重他们,他们自然就会敬重媒体,互相建立了良好的信任,你的文字就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他们,他们就会自然而言地认可你说的话,媒体的影响引导作用就这样发挥出来了。
另外,教育周刊的四版,每期中心位置都会有一个精美的图片,这个栏目叫做《天下美景》,发表的大多是国内的美景图片,也有部分国外的美景图片。那些图片,色泽鲜艳,构图精美,吸引眼球,让人一看就心向往之,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是美好的,是有很多的地方如诗如画,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图片栏目传递一种信息,要爱这个世界,要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有这么多美好的地方,她值得我们去爱。
除了利用这些栏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学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教育等等,我们都开设相应栏目,既报道动态,又深度探索。比如三原车站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我们就进行了系列报道,而该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做法,而且有成绩,受到上级的肯定。
我们深深地知道,一张报纸可以影响到很多人,即便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教育周刊依然每一期都有很多的读者在关注,都有很多的学生在关注,所以,这张报纸的每一篇文章,我们都会精心挑选,那些灰色的情绪,那些容易误导的文字,那些不符合孩子们成长的文字,新闻,包括图片,我们一概不发。无论别的报纸,媒体如何为了眼球不择手段,坚持正确的引导,让版面充满正气,充满向上的力量,充满阳光的力量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我们还将继续下去。